三国魏明帝太和二年(228年),魏国大司马兼扬州牧曹休因轻信中吴鄱阳太守周鲂的诈降计策,带兵进攻,结果在石亭遭遇惨败,部队被吴军团团围困。豫州刺史贾逵得知曹休陷入重围,便连夜倍道兼程,孤身深入敌境救出曹休。可是,曹休不仅未表达感激,反而责怪贾逵来援过晚,还对其严厉斥责。事后,贾逵上表明帝,详细陈述救援经过与苦衷。明帝虽明了贾逵忠诚无私,但为安抚同属宗室的曹休,只好判定双方各无过错。此事在当时引起不少议论,许多人对贾逵颇感不平。
贾逵,本名贾衢,字梁道,出身于河东襄陵(今山西临汾)一望族贾氏家族。尽管家族显赫,但贾逵幼年丧父母,家境急剧衰落,甚至贫困至衣不遮体。有一次,他到表哥柳孚家借宿,因生活拮据,柳孚第二天便将自己的裤子赠与他,表露出兄弟般的情谊。尽管贫穷,贾逵自幼志气不凡,喜欢带领一群少年模仿军队演练战斗。他的爷爷贾习看出其非凡资质,便将一部包含万言兵法和战略的秘籍悉心传授给他。虽史书未见贾习之详细记载,但考虑到汉末党锢之祸对士族清流的打压,或许他是一位隐居高士也未可知。
展开剩余82%长大后,贾逵曾任河东郡吏,继而担任绛邑(今山西绛县)县令。建安七年,袁尚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进攻河东,几乎所有郡县皆纷纷降服,唯有绛邑在贾逵坚守下誓死不降。郭援多次攻城未果,遂联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加紧攻势。眼看绛邑岌岌可危,城中有声望的长者为保贾逵性命,出城与郭援立下盟约,承诺若不伤害贾逵,即承认郭援为太守。城破后,郭援入城,他早闻贾逵大名,这次更感佩其胆识,打算征用他为将。其手下强行带贾逵拜见郭援,贾逵却坚决拒绝,冷言道:“我只知河东太守是王邑府君,足下身份我未曾听闻。我乃国家所授县令,岂能向叛贼俯首称臣?”郭援怒不可遏,欲当场杀之。城中父老闻讯怒吼:“违背盟约,杀我县令!愿与城共存亡!”郭援众人也被贾逵的气节感动,纷纷求情,郭援无奈只得暂时留下贾逵,囚禁于壶关地窖,并以车轮覆顶严密看守。
郭援虽口头答应,心中仍不忿,暗中派人欲杀贾逵。贾逵困于地窖,长叹感叹:“可惜此地无人助我,令义士殒命于此。”其悲壮之言打动一名看守,该人趁夜将贾逵救出,解去枷锁。临行前,贾逵询问救命恩人的姓名,但对方避而不答,只催其速速离去。此前,贾逵曾考察过皮氏(今山西河津)地势,自语此地乃兵家必争之地,先据此者必胜。绛邑危急之时,他早料到城破无疑,便将县印派人送还太守王邑,自己准备与城共存亡。送印人临别时,贾逵还特意嘱托太守尽快占据皮氏。郭援占领绛邑后,想趁势扫荡全河东,贾逵则设计迷惑郭援谋士祝奥,成功拖延敌军七日,确保皮氏未被攻克,保住了河东大部。
后来,司隶校尉钟繇联合关中名将马腾击败郭援,贾逵这才知救自己的是祝公道。祝公道降曹后,因故被判死刑,贾逵虽极力求情,但未能挽回其性命,遂亲自为其守丧着孝,感人至深。郭援被击败后,其同伙并州刺史高干及呼厨泉一同投降。贾逵被举荐为茂才,随后任渑池县令。不久高干背叛,河内张晟、河东卫固及弘农张琰等起兵响应叛乱,在崤山、渑池一带作乱。贾逵最初不知张琰反叛,前往会面才知其已联手高干。与郭援不同,这次贾逵伪装与张琰同谋,献计献策,赢得信任,成功策划一场三国版的“无间道”。
当时渑池因董卓及李傕、郭汜之乱城池破败,县治暂移蠡城(今河南洛宁),然城小且池塘矮,贾逵便以修缮为名,从张琰借兵返蠡城。入城后,乱匪误以为他与张琰同伙,放松警惕,贾逵趁机斩杀全数匪徒,重修城池,坚守抵御张琰,直至张琰被钟繇斩杀。而张晟、卫固则先被钟繇击破。叛乱首领高干败逃南下荆州途中被上洛都尉所擒杀,河晋豫地区叛乱得以平息。
此时,贾逵的爷爷贾习去世,他因服丧离职。后被司徒府招为掾,又以议郎身份辅佐司隶校尉钟繇军事。建安十六年(211年),曹操西征马超,途经弘农(今河南灵宝),称赞其地形险要,认为是通往西域的重要要塞。孙资极力推荐贾逵才智过人,曹操遂任命贾逵为弘农太守。初见贾逵,曹操喜出望外,对左右说:“若天下郡守皆如贾梁道,我何忧天下不定!”贾逵任内征兵时,怀疑屯田都尉隐瞒户数,后者称不受地方管辖,言辞傲慢,贾逵怒而将其捕获,列举罪状,并砸断其脚。此人告状,贾逵因此被免职。曹操仍赏识其胆识,召其为丞相主簿。
建安十九年(214年),孙权攻破皖城,曹操计划南征。连日大雨,军心涣散,曹操严令禁止进谏,违者死罪。贾逵与三位同僚合署谏文,劝止南征,曹操震怒,问主事者,贾逵挺身认罪。被囚时,他对狱吏说:“丞相多疑,若无刑具,其怒必增。”狱吏听后即给他戴上刑具。不久曹操派人视察,狱吏吓得连连道歉,反更敬重贾逵。两日后曹操感其忠诚与公事心,释其回职。
曹操征讨刘备汉中,派贾逵先行侦察斜谷地形。途中遇水衡都尉押送犯人多车,贾逵考虑军需优先,斩杀一重罪犯,余者释放。此举虽越权,但合乎军情。曹操闻讯,称赞其善于权衡利弊,任命谏议大夫,与夏侯尚共掌军务。
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,曹操病逝于洛阳,贾
发布于:天津市短期股票配资最简单三个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