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高考录取进度慢?考生家长别急,真相可能在这儿
今天刷朋友圈,好几个山西家长的动态看得人揪心——“8月1了,录取通知连个影儿都没见”“邻省河北发通知比我手机来电还勤快,咱山西咋跟按了暂停键似的”。说真的,最近全国高考录取基本进入收尾阶段,北京、河北就算碰上特大水灾,录取工作也没耽误,咋偏偏山西成了“特殊选手”?
咱先把时间线捋捋。按往年规律,山西高考录取一般7月26日左右启动本科批,8月10日前后专科批结束。可今年眼瞅着进入8月,山西教育考试院官网的录取动态栏还是静悄悄的,连“本科一批征集志愿”的通知都没冒头。家长们坐不住了,群里各种猜测:“是不是招生指标没批下来?”“系统出问题了?”甚至有人担心“是不是又有人搞暗箱操作?”
先给家长们吃颗定心丸——目前没任何官方消息说山西录取“出了幺蛾子”。要弄明白为啥进度慢,得先看山西今年的特殊情况。
头一个,招生计划核对更严了。今年山西首次推行“新高考”改革后的首次录取,虽然还是分文理科,但部分高校的招生专业组设置、选科要求比往年复杂。举个例子,某985高校的工科试验班,往年只招理科生,今年要求“物理+化学”双选科,这就需要招生部门和高校反复核对,确保每个考生的选科符合要求,稍有差错就可能影响录取公平。
第二个,志愿征集更密集。山西今年本科一批实行“平行志愿+征集志愿”模式,前几轮投档后,部分高校出现“大小年”现象——热门专业报爆了,冷门专业没人报。比如某省属师范院校的数学专业,计划招50人,结果第一志愿只有30人达线;另一所农业大学的动物医学专业,却超计划15人。这种情况下,教育考试院得重新整理数据,和高校沟通补录计划,征集志愿的时间自然拉长。
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——系统调试。山西今年升级了录取系统,新增了“考生电子档案多维度比对”功能,除了核对分数、志愿,还要关联考生的体检报告、诚信记录等信息。前几天就有家长反映,孩子的档案状态从“已投档”变成“预退档”,后来才知道是体检表上的视力数据和高招体检系统对不上,需要人工复核。这种“技术性卡壳”虽然麻烦,但恰恰说明流程更严谨了。
咱再往深了琢磨,山西作为高考大省,考生人数逐年上涨(2024年达35万,比去年多2万),录取工作量本来就大。加上今年部分高校临时调整招生计划(比如某财经类院校因专业调整减少在晋招生30人),教育考试院得一家家沟通、一个个确认,这效率自然比往年慢半拍。
说句实在的,我特意查了山西教育考试院的官方公告,7月30日刚发过通知:“本科一批录取工作正有序推进,预计8月3日前完成征集志愿。”换句话说,家长们再等等,好消息可能就在这两天。
其实,录取晚两天真不算啥大事。比起“早收到通知”的虚名,确保每个考生的档案“不丢、不错、不漏”才是关键。去年就有外省出现过“提前发布录取通知,结果因系统错误导致200多人信息有误”的事儿,最后还得重新核对,反而耽误更多时间。
说到底,高考录取就像咱们做饭——火候到了,菜才香;步骤对了,饭才香。山西今年多磨叽几天,说不定正是在“颠锅”的时候多翻了两下,就为了让大家吃到更热乎、更踏实的“录取通知书”。
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短期股票配资最简单三个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