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说,赏月最好的地方就是自己家楼下——滑板少年在楼道里跳跃,小区大妈在广场舞里悬挂,天上的月亮只是一块镶了LED灯的月饼。那叫一个大气磅礴。而你要是想在朋友圈里斗图,单靠小区的养生灯光恐怕还得修修图,怕是修成了外星信号发射台还觉得自己诗情画意。其实也无妨,反正朋友圈的诗意——本来也都是滤镜下的幻影,谁还指望月明风清能补上自己早上下班时的黑眼圈呢?
我这人没什么大爱,就是爱凑合。别人劝我放下手机看看月亮,我倒想劝月亮别瞎看地球,毕竟每天抬头的是失业青年,低头的是留守老人。你说这明月,不和我们过同一个世界,倒像是在别墅区买了天窗专用,瞧不起我们小阳台的五十瓦射灯。可是矫情归矫情,中秋这玩意,多少有点仪式感,哪怕多半仪式感只在朋友圈转发限制三十六小时有效的诗句里。
据说,有一种比朋友圈滤镜更高级的观月方式——登船,出海,追月。没错,不是去天涯海角PO合影的旅行团,而是在某滨海城市,踩着海岸边那道“限定款”轮渡,和一堆不认识的游客在风里嗖嗖作诗。别问我是谁来发起这场“海上追月之约”,我只能说,本地的文旅部门一定在赌“反正你们手机也拍不出什么像样的照片,倒不如都来体验个气氛,到时候交差好写PPT”。你问我去没去?没去,但正好蹭了复盘,省得连船票都报销不上。
说起来,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,这诗都快烂大街了,好用得像早期拼多多的砍价口号,不信你去搜搜朋友圈,有人发这句还附带自己啃咸鸭蛋的特写。海上明月这个东西,到底好在哪里?据说古人都喜欢在月下吟诗作对,现代人则喜欢在月下抢红包,大家都挺有追求。诗人说,少年不识月,何妨做诗人;成年人只识月饼和消费券。中秋当晚,居然能凑齐一船人全员抬头看月亮,这算不算奇迹?一想到现在大家看完娱乐新闻忙着低头数钞票,还有人能歪着脖子抬头“同赏明月”,这才算活见鬼。
可转念一想,这一日海上的月亮的确不一样。不是因为它离人更近,而是海风大、甲板摇——你稳不住身形,月亮未必稳得住心事。好比人生,面朝大海,春暖花不会自开,倒是有好些情侣在轮渡上一会儿腻歪,一会儿赌气,还能顺便发个誓“海枯石烂白头到老”,顺便月光下自拍八百张,回头美颜过度了,再美也未必能扛住现实的滤镜。
海上追月,最大好处是不用抢地儿,楼下广场舞队只会抢音响。这里艺术氛围足,有文旅的宣传片,有轮渡上的小喇叭,讲几句“海上生明月”,热心市民还记得带把椅子,剩下的椅子嘛,归早到的人和领导座下所有。月亮刚升起那会儿,像极了一个高档版行车记录仪,大家对着它拍照、合影,装文艺白领,发群聊炫耀,最后一按快门——“请问你这是海上追月,还是路上抬杠?”
论月色,论海风,论夜里被风吹得头晕眼花的仪式感,其实都是城市为自己编的爱情谜语。白天这片海面还在和白鸽争食,晚上立刻变成诗词大会,不用挤在直播间里送礼物,整个城市都是舞台。轮渡走得慢,给每个人留够发朋友圈的机会,连标题都替你想好了——“中秋打卡海上明月”“今夜明月谁与共”,唯一没替你想的是,发照片配文能不能精准避开电线杆和对面的游客光头。
人类对月亮的痴迷八成和失眠有关系。这世上多的是和我一样夜猫子,不是去海上追月,就是去ATM机上追账单,每个月底都能感受到一轮银色的“总结”。轮渡上,一些家长搂着小孩,一边科普天文知识,一边纠结怎么让孩子考上好学校,害怕月亮底下也是竞争。同行的老阿姨说,赏月和买菜一样,看着人多了气氛就是不一样,更何况船上还有空调供应,就是月亮有点远,看清楚要开十倍变焦。
你说月亮能不能听懂我们的心事?月亮表示:“朋友,不好意思,我只是个反射太阳光的球体。”其实光是哪个光我们并不在意,要紧的是风景里有表情包。海上的波光潋滟,明月爬升,照片给你拍出了一堆抖动的光斑,发出来以后全靠配文补菜:不是“幸福感”,就是“烟火气”,没准还有个“人生感悟”。小时候家里说赏月是传统,长大了才知道,传统就是你发朋友圈我点赞,谁也不用负责成全,谁也不负责任真。
据说很多年以前,这轮“海上追月”还只是闲人的消遣,浪漫的体验。现在人口流动大了,外地游客赶来求“打卡”,当地文旅需要刷KPI,一手策划一手预订,不用文人摇橹,有算法推流就能火。至于月亮怎么看这一切,大概也无奈:毕竟三十年前像诗,三十年后像直播。阶段性浪漫,流水线情调,能坚持一晚上发九条朋友圈已经是奇迹。更不要说,这世道,连月饼都换成了代糖低脂版,你还指望明月永恒,未免有点天真。
当然,谁都说自己是来“体验诗意”,结果全程忙着找信号,有人直播,有人拍照,有人问“这里有WiFi吗?”,这才是最大的荒诞。轮渡摇到一半,风大到吹卷你的短视频滤镜,身旁的孩子喊冷,爸妈说“忍一忍,这叫浪漫”,结果孩子只觉得自己像个被月光冷冻的炮仗。诗意这东西,最后都变成了谁更会发朋友圈短视频。你以为浪漫在月亮,其实半夜朋友圈里刷刷涨的点赞、评论,才是最有味道的“明月共潮生”。
轮渡上那些看似有仪式感的时刻,可能就像你年终总结里写的“遇见美好”,说多了,反倒觉得人生虚浮。有人讲海风吹起,一切如诗,我想说这海风最大的好处,是吹走你银行卡里最后的余额。你望着海上一轮明月,不小心和旁边同事撞了杯酒,他正发愁奖金还没发,问你:“你说,今年的月亮是不是比去年圆了一点?”我想,大概是月饼先瘦了一圈。
坐在甲板上,看一众游客举着手机,对着高悬的明月轮番轰炸式拍摄时,我甚至有点同情月亮:它每年都被无数人审美疲劳暴晒,还得装出若无其事的淡定。想想真挺惨的,我们人求生存,它求适应;我们怕加班,它怕云层。明月照大江,互联网照众生,谁还敢相信月亮会保佑感情不变、事业长红这一套老把戏?就这么说吧,月亮任它如何明朗,也照不亮工资条上的零头。
有人说,这年头最浪漫的是与家人共度佳节,所以关于“海上追月”,归根结底还是一场自我制造的盛宴。一边自嘲式的仪式感点缀着城市的海湾,一边你我不过是芸芸众生下的一粒尘埃。好像拼命讲浪漫就是对现实最大的抵抗,明知抵抗无用,却还要装作诗意盎然。这年头,假期不吃亏,花钱见月亮,最后全变成了自拍和段子的食材。你要问这场“海上追月”有什么意义?我只能说,意义是文旅给的,氛围是PPT编的,浪漫是大家合伙演的。
船快靠岸时,一轮明月在海面上挂着,甲板上还飘着“刷个自拍再下船”的号召。每个人都试图在这良辰美景里抢个C位,晒几张朋友圈,和抖音里的同城PK一番。至于诗意和美好,可能只在手机电量还剩百分之十的时候出现。假如历史上那些写诗的文人大V,生在今天,估计连作业都得现编,“我夜观天象,发现信号不稳”。到头来,明月还是明月,我们还是我们。浪漫和现实,就像我捧着一块代糖月饼,站在冷风中啃得生无可恋时想的问题:人世荒诞,不过如此——不过大家不妨一起乐呵两声,也算月下不负此生。
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、文明的社会风尚,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。
短期股票配资最简单三个技巧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